西教寺的本堂是在1574年建立的临时本堂,并于1739年重建。
采用入母屋结构,屋顶覆盖本瓦,正面上部有透雕的栈唐户,两端为蔀户。
正面中央设有向拜,屋檐前摆放着可爱的猿形摆饰。
蟇股上雕有猴子、鸟、兔子和马等动物,侧面为蔀户、栈唐户及花头窗板壁。
背面设有里堂(位牌堂),过去安置有指定为重要文化财的圣观音菩萨立像。
内阵中央设有须弥坛,供奉本尊阿弥陀如来坐像。
须弥坛周围的四天柱设有极彩色的装饰,栏间和蟇股的雕刻极为华丽。
脇阵供奉天台宗相关的圣德太子、元三大师、惠信僧都等高僧,外阵供奉室町时代德政一揆事件中保护真盛上人免于法难的“手白猿”像。
作为近世佛堂的代表性建筑,本堂在西教寺中展示出宏伟的风姿。
文化财产一览
-
01
宗祖大师殿通用门
-
02
宗祖大师殿
-
03
宗祖大师殿唐门
-
04
宗祖大师殿水屋
-
05
本堂前水屋
-
06
纳骨堂
-
07
正教藏
-
08
本堂
-
09
阿弥陀如来坐像
-
10
客殿
-
11
药师如来坐像
-
12
客殿通用门
-
13
观澜亭
-
14
书院
-
15
灌顶藏
-
16
御庙
-
17
石灯笼
-
18
梵钟
-
19
圣观音立像
VR CONTENTS
织田信长
战国时代的代表武将。美浓出身,以统一天下为目标,于永禄11年(即1568年)9月上京(古称“上洛”),效力于室町将军家的足利义昭。入京前夕的9月24日,撤退于三井寺,安排义昭住入光净院,自己则住进极乐院。而后,于近江建造安土城。平定诸国进程时,遭家臣明智光秀谋反(即本能寺之变),壮志未酬,天下布武之梦由此破碎。(生卒:1534~1582年)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四脚门
以主柱为中心前后立四根撑柱的门。因有四根撑柱称为四脚门,多用于神社寺庙的正门。主柱为圆柱,撑柱为比主柱稍细的方柱,多为悬山屋顶。此外还有八角门,前后各四根撑柱,一共八根撑柱组成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江户时代
从德川家康于庆长5年(即1600年)关原合战胜利后,1603年于江户开设幕府开始,到庆应3年(即1867年)德川庆喜大政奉还为止的约260年的期间。亦称德川时代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覆盖栈瓦(栈瓦)
江户时代首创的葺顶方式,即仅使用横断面为波形的一种瓦铺成屋顶。比正规铺瓦方式成本更低,因此也称为简略瓦。现在的城镇商店和住宅等均使用栈瓦葺顶方式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桃山时代
时代划分之一。16世纪后半,丰臣秀吉掌握政权的约20年间。美术史上,安土桃山时代至江户时代初期是中世发展至近世的过渡期,十分重要。雄伟壮丽的城廓、大殿府邸、神社寺庙的兴建及内部装饰的壁画尤为发达。此外,展示民众生活的风俗画掀开帷幕,陶艺、漆工、染织等工艺技术进步显著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法胜寺
位于京都市左京区冈崎的白河天皇御愿寺。1077年(承历元年)举行了金堂等建筑的落成供养仪式,建有讲堂、五大堂、八角九重塔,然而1185年(文治元年)于地震中倒塌。1342年(康永元年)的火灾烧毁了大部分建筑,之后在应仁之乱后废绝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平安时代
指从桓武天皇平安迁都(794年)至镰仓幕府成立(1185年)为止的约400年间,政权中心位于平安京(京都)的时代。通常分为初、中、后三个时期,即律令制再兴期、摄关期、院政期(末期为平氏政权期)。亦称平安朝时代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寄木结构
一种木雕技法,将多块木材组合制作雕像的头部和身体部分。优点是能透过挖空内部来减轻重量,并能以较少的木材制作出大型雕像等。这是日本独有的技法,于平安时代中期至后期完成发展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书院
平安时代因贵族社会而产生的“寝殿造”这一建筑设计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。镰仓时代以后,由武士掌握实权,因此为迎合其生活方式,特别是满足待客礼仪的必要性,再加上受中国传来的禅宗样式建筑影响,逐渐发展为这一武家社会府邸的建筑设计,并拥有其独自的样式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伏见城
文禄1年(即1592年),丰臣秀吉于京都市伏见区东伏见山建造的城。1596年因地震倒塌,移至木幡山后重建。占据京都的关卡之位。后来遭江户幕府废弃,其遗留建筑迁移至大德寺、西本愿寺、丰国神社等地保存至今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安土桃山时代
时代划分的一种。指从织田信长奉足利义昭入京的1568年开始,到丰臣秀吉去世的1598年,或者到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并建立幕府的1603年为止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真盛上人
天台真盛宗的祖师。出身于伊势国(现今的三重县)。生于1443年(嘉吉3年),卒于1495年(明应4年)。在比叡山西塔修学之后,于1483年(文明15年)隐居于西塔黑谷青龙寺,修习专念佛。在坂本的生源寺讲授《往生要集》,深受源信思想影响,并复兴了西教寺,使其成为弘扬戒称二门的道场。勅谥为“圆戒国师”与“慈摄大师”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德政一揆
中世时期,被称为“德政”的法令是关于取回已出售的土地或制定使债券债务无效的法令。本意是指仁政或善政,是为政者为了救济困苦的民众而允许免除债务或取回已出售土地。然而,“德政一揆”则是受债务所苦的农民采取强硬手段争取德政合法化的行动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惠信僧都源信
天台宗的僧侣。生于942年(天庆5年),卒于1017年(宽仁元年)。出身于大和国,幼年时登比叡山,拜良源为师,13岁时出家得度。居住于山内的横川,于985年(宽和元年)着成《往生要集》三卷,对净土教的发展贡献卓越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元三大师
第18代天台座主。生于912年(延喜12年),卒于985年(宽和元年)。出生于近江,专修天台教学,并居住于横川。因于正月初三去世,后世通称为元三大师。谥号为慈惠(僧正)。逝世后不久,其诞生与往生的奇异征兆及灵验之力逐渐被视为传说,最终形成了大师信仰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圣德太子
名为厩户。父为用明天皇,母为穴穗部间人皇女。生于574年(敏达3年),卒于622年(推古30年)。曾担任推古天皇的摄政,与苏我马子共同推进内外政策。他制定了冠位十二阶与十七条宪法,并且特别崇信佛教,创建了四天王寺与法隆寺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
里堂(位牌堂)
本堂须弥坛的里侧。也被称为后门或后堂。在行道时会绕行此处,并且从这里进出堂内。须弥坛后侧的墙面上常见释尊(或释迦三尊)的壁画,也有供奉诸尊的场所,被称为里堂本尊的情况。
使用该词语的文化遗产